cover_image

董石麟院士寄语房屋安全鉴定事业

房安会 房屋医士
2022年05月01日 09:24

图片



图片
3月31日—4月1日,中国物协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第六届四次主任会议在杭州落幕。会议期间董院士提出建筑物使用期间的安全和建设时期同等重要,使用期间的安全监护,所得到的数据将孕育新的结构体系,他语重心长地提出了六点建议和期望,希望房屋医士专刊能汇聚行业经验,分享大家,也希望杭州、浙江在既有房屋管控和提升上为全国做好示范。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董石麟院士寄语房屋安全鉴定事业


图片



“ 我是做空间结构研究工作的,像国家体育馆鸟巢,杭州的体育馆大莲花、小莲花,天眼工程等我都有参与。以往这些项目都侧重在前期的设计和施工,在后期的安全监测方面重视不够。但现在浙大在参与这些大工程项目中开始全流程管理,比如鸟巢的结构安全数据的监测,远在北京的监测数据,在杭州就可以远程获取和监控。还比如北京大兴机场、亚运会大莲花体育场、雄安新火车站等项目的监测工作,现在都实现了动态的监测。这些年,通过对这些大项目的安全管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监测的数据,如何分析运用这些大数据,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探讨。但显而易见的是,房屋建设的善后和安全管理工作已经确确实实提上了日程。

第一点: 


房屋安全鉴定专业委员会全国协会隶属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其秘书处设在杭州,由王主任牵头来做,我觉得大家都很关注,也是件很高兴的事情,我们责任也很重大。整个专委会有很多主任单位、常委单位,人员也不少,专业委员要搞好,得出各种各样的经验,向住建部汇报,向省里汇报,这件事情也是很光荣的。我们要多做贡献、多出些成果,为我国房屋安全鉴定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点: 

仇保兴部长讲国内房屋平均寿命仅有30年,确实太短了。我认为房屋寿命至少应该50年以上,国外是100年还在使用,我们的责任是尽可能延长房屋寿命,这对于国家无论是财政效率还是建设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专业委员会要把握好,这是我们的使命,想尽各种办法将房屋使用寿命延长,顺应国家号召。

图片

第三点: 

浙江省市领导都很重视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也都将该项工作提上了日程,基于全国各地的经验,浙江省想尽办法把老旧小区的改造跟新小区的建设能够接轨,将现代先进设备引进老旧小区,将老旧小区各方条件提高一个档次,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为政府分忧。这几年来浙江大学对校属的职工宿舍楼、老旧小区做了三件事情受到老百姓的喜欢:

一是屋顶的平改坡工程,基本上杭州的这些老旧小区都已经实施了。

二是对老旧小区的道路进行拓宽,增加了大概50公分,方便单向车辆通行。

三是给老旧房屋加装电梯,方便中老年人上下楼。

这三件事深受老百姓喜欢,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鉴定委员会应该总结一些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是很有意义的,为未来的各地老旧小区改造,造福老百姓,提供参考的依据。

第四点: 

我们专业委员会要将各地的古建筑保护进行研究,现在像杭州这些知名的城市都非常重视古建筑的保护,把古建筑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下来,把古建筑保护得更好,把我们国家的文化充分地挖掘,浙江省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西湖的申遗、良渚的申遗,现在提倡大运河的申遗,这些都是浙江省杭州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还有很多古建筑土建工程保护方面的经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委员会能够进行很好的经验总结和推广,也可以吸纳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方面的专家到专委会来,提升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图片

第五点: 

房屋鉴定和加固的规范规程目前还不够,这块还需要加强。需要有一份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的规范规程,内容包括加固、改造、调研、鉴定等的操作规范,制订国家级,至少是省级的规范规程出来,引导行业的从业规范,提高房屋的寿命,特别是房屋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和管理。

第六点:

房屋安全鉴定可参考国内“分片分区河长制”的模式,在每个小区、每个居民委员会至少有一名“房屋安全员”专门为本区域房屋的鉴定、加固、改造、巡查等事务负责,能够做到这一步还是很好的。现在“河长制”对于治理和保护河道发挥了作用,河道里有问题,例如排污问题、绿化问题、水污染问题等都可以找河长处理,如果我们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建立这么一个“河长制”模式的话,通过“房屋安全员”的专职管理,解决某一片区的房屋鉴定、巡查等方方面面问题,并且能给房屋安全员工资待遇方面更多的考虑。我们也建立这么一套制度来,采用网格化管理,对于延长房屋安全使用寿命、预防房屋安全突发事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希望能向省厅和国家部委建议。

图片

第七点: 

我们这本《房屋医士》内部通讯刊物还是做得很好,我想所有有关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加固、改造方面的经验以及如何延长房屋寿命的做法都可以在这本刊物上刊登、交流。今后通过编辑部以及行业内及专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把这份刊物越办越好,让它成为行业内外人士了解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一个窗口,发挥它的作用。


图片


图片READING
董石麟院士


小时候,因为剧院的柱子太多,挡着他看戏;他立志长大要造没有柱子的大房子。他就读国内“造大房子”最好的学校——同济大学;后远赴莫斯科建工学院深造,回国主持国内第一个大跨度网架结构计算的建筑—首都体育馆。他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85年坚持从北京回到家乡杭州,任职浙江大学。杭州大剧院、杭州火车东站、杭州奥体中心等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分析计算、技术咨询,背后都有他在默默付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


图片



编辑:小安


房屋医士平台编辑整理


扫码立即关注我们


“房屋医士”
一站式房屋安全鉴定技能提升平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房屋医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