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住建
——房屋危险排解有为。加快危房解危进度,通过“腾、拆、修、控”四种治理改造模式,完成城镇危险住宅房屋治理改造目标共2183幢、31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宅危房治理改造1.1万间,确保房屋使用安全。加快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整治改造即时限时救助制度,确保“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开展房屋安全专项排查,全市共排查医学观察隔离点房屋307幢(处)、182万平方米,城乡房屋59.11万幢、2.32亿平方米房屋,城乡公共房屋2.6万幢、0.56亿平方米,并坚持立行立改,强化措施,进一步消除了房屋安全隐患,为全市房屋安全保驾护航。
——房屋安全监管有力。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建立城镇住宅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和动态监测预警点面结合双重监管的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实行“乡镇街道、片区监管员、房屋安全管理员”三级管理网络,已实现网格化城镇住宅房屋管理7万多幢、1.8亿平方米。大力开展城乡一体房屋安全“保险+服务”,推动我市城镇和农村住宅房屋综合保险和动态监测全覆盖,全市共有2.8万幢、4600万平方米的城镇住宅房屋落实了城镇住宅房屋综合保险,2.3万幢、4500万平方米的城镇住宅房屋委托第三方动态监测,131万户农村住宅房屋落实了农房政策险,53.9万户农村住宅房屋落实了农房人伤保险,1万多户老旧农村住宅房屋委托第三方动态监测。积极推广既有房屋建筑外墙保险,开拓创新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2.7万幢、5945万平方米的城镇住宅房屋参加了建筑外墙第三方责任险,发现问题78处。
(白蚁防治技能获省级表彰)
——白蚁防治成果惠民。大力推广监测控制技术,推动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式转变,促进防治方式的升级换代,监测控制技术推广应用率在“十三五”期间提升85%。开展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危害专项调查,联合宁波市气象台制定发布“白蚁分飞指数预报”,为全国白蚁行业首创。努力建设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在2018年、2020年连续两届浙江省白蚁防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不断推进白蚁防治标准规范建设,主编的地方标准《房屋白蚁预防药物土壤屏障检测和评价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省内空白;参与的《浙江省白蚁防治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获2019年“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不断提升白蚁防治工程质量,2020年全省白蚁防治工程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地区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一。
(我市历史保护建筑实地踏勘)
——历史建筑保护再生。做好历史建筑的留存和再生工作,探索适合宁波地区的维护修缮、资金补助模式和管理方式,相继制定《宁波市历史建筑保护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十三五”期间累计普查历史建筑资源点6500余处,完成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和历史建筑普查类等项目995个,设置保护标志1000多处,市区共修缮历史建筑117处。深入开展三批1282幢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市六区濒危历史建筑抢修加固,搭建“宁波市历史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全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保护利用项目库。开展《宁波市历史建筑地方工艺技术汇编》研究,编制完成《宁波市优秀历史建筑实录》图集,公众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得以进一步提升。江北慈城走马楼饭庄、象山县溪里方恭房等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项目已成为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闪亮名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时期市房屋安全和物业管理中心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既是鼓舞,更是鞭策。新时期面临新考验,新机遇开创新纪元。“十四五”将是该中心机构职能调整后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市房屋安全和物业管理各项事业的攻坚时段。该中心上下将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以“微实事•心服务”特色党建品牌为主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创建和守护全市平安、和谐、温馨、宜居的美好家园新征程上,长风破浪,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