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 王嘉)10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三,2019年排名第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今年已全面实现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对全省146.0414万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情况逐户排查鉴定,开展住房安全回头看,建立台账。对排查鉴定为危房的立行立改,鉴定和验收结果由农户签字确认。对建档立卡户房屋存在线路老化、周边排水不畅等情况的,及时进行修缮。并将住房安全排查鉴定表、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和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表作为住房安全标识,逐村逐户进行发放。” 省住建厅总工程师付涛在介绍全省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情况时说,研发了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纵向与住建部信息系统对接,横向与省扶贫、残联、民政部门互联互通,实现了危改对象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精准管理。今年6月,完成全省146.0414万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
我省建档立卡户主要分布在涉及脱贫攻坚的96个县区,如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付涛坦言,首先是精准识别,县级住建部门按照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户名单,组织技术人员和第三方鉴定机构,逐户开展鉴定,并建立全省住房安全排查鉴定台账。对排查鉴定为C、D级的危房贫困户,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对愿意实施危房改造的,严格按照中央和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要求,做好技术服务指导、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等工作。对不愿实施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法定赡养人或亲友提供住房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同时,落实责任闭环。建立了建档立卡户“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围绕农村危房改造“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关键环节,完善帮扶对象、住房鉴定、危房改造、质量验收4个清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字准。所有清单都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人,落实签字背书,确保危房改造环节闭合、全程可控、安全保障、责任明确。
结合我省关中、陕北、陕南农村房屋结构形式各异的特点多措并举,推广渭南市大荔县经验,分类型、分工艺开展危房加固改造;推广安康市汉滨区经验,针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地区,利用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方式安装、运输、装修“三个简便”和质量、环保、建设“三个安全”的特点实施危房改造,有效破解了生态环保、施工安全、材料运输、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难题。同时,引导深度贫困地区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弱的特殊困难群体住房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