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华日报
农房建设中
近日,省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提出,今年11月起,全省将利用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基础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以用作生产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和其他人员聚集使用的农村公共房屋为重点,进一步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农村房屋重大风险隐患。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村房屋安全状况如何?上周,我们调查发现,我市各地鼓励农民利用闲置住宅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居住房屋大多以自建为主,在原有住房基础上大量改扩建难免增加安全隐患,加上农户建筑知识缺乏和质量安全意识不足、法规缺位管理滞后等内外因素,农村建房质量安全应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隐患背后主要是法规监管缺位
现在农村房子越建越漂亮,可建房安全如何保障是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村住房建设法规体系的缺位、安全监管机制的缺失等。
据了解,农户建房前需统一填写建房申请表,内容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施工负责人、有无施工资质等,提交申请后,由村、镇以及国土、建设、供电等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施工。
相关法规规定,三层以下、300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以下的农民自建房屋不属于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由于三层以下的农民自建房我市安全监管部门一般不予介入,这就导致大部分农户建房的质量安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我们调查发现,农民自建房“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往,规划、国土等部门关注的重点主要放在是否侵占耕地、面积是否超标等方面,而在施工建设、入住使用等阶段,则缺乏相关部门监管,更谈不上经常性进村入户排查安全风险。
2018年我市建设部门摸底数据显示,我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村范围的农村房屋共有近120万幢(套)。“因为人手有限,这么大的体量,全面铺开安全检查是项大工程,所以目前最常用也是相对合理的方式是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市建设局村镇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吴建锋说,一般村民发现房屋有问题后,会上报村里的联村干部或网格员,再报给乡镇(街道),最后由建设部门组织第三方鉴定机构上门检查。上报的主动权在农民自己手里,这就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其实现在农户造的自建房,如果材质、施工合规,质量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很大一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老房子,由于受当时建筑水平、材料工艺限制,或出于农户节省成本的原因,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吴建锋说,比如以前农村建房常用空心墙、预制板、三合土等,这些建筑材料现已很少使用。
我们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农村自建房一般为农民自住而设计建造,结构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并不适合大规模改扩建。因此,房屋建成后,一旦改为经营性场所,不合理地更改房屋结构或超载使用,均有可能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
除有主动改建需求的农户外,还有一部分困难家庭的居住危房因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建。困难家庭旧房改建有资金补助,但对于条件一般又够不上困难标准的普通农户而言,改建是一笔大开销,因此往往不愿意改建。吴建锋坦言,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发现农户房屋质量有问题就要督促其整改,但因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监管措施,这也是比较难推进的工作难点。
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农房安保举措
考虑到建筑成本、操作便捷性等因素,农户建房时不太可能找有资质的正规施工单位承建,而由农村个体建筑工匠承接,从事建房的泥水工通常是建房农户的亲戚朋友、邻里熟人。由于许多泥水工没参加过专业培训,并不具备专业资质,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专业的评估手段,对施工质量的把控往往没有严格标准。
针对此类现象,我市建设部门曾组织编制和修订通用设计图集无偿提供建房农户,同时开展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积极宣传建筑材料、施工标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培训合格即发放证书,为农村建房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至2019年,工匠培训负责单位金华市建设技工学校已在婺城区、金义新区、兰溪市、浦江县等地,就农村工匠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等开展培训,以传统手艺结合现代技术为切入点,教授农村工匠专业知识,规范建筑施工操作,提升农村工匠施工安全意识,保障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建筑工匠概述、建筑识图、传统工匠工艺施工技术与质量及农村危房治理、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等。目前已在婺城区培训123人、金义新区培训176人、浦江县培训274人、兰溪市培训1010人,共计1583人,颁发证书1485人,培训通过率93.8%。
金华市建设技工学校负责工匠培训的老师陈文娟介绍,个别县(市、区)在建筑工匠培训方面推陈出新。以兰溪为例,为传承和发展兰溪农村建筑文化,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教育与管理,2016年,“兰溪市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中心”在兰溪市农民学校挂牌成立,第一期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同时开班,这也意味着兰溪本土的传统建筑工匠有了自己的学堂,为留住传统手艺,传承传统技艺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农户建房需求量很大,但因为没有用地指标面临审批难,有的农户因此偷建违建,质量安全更加无法保证。
2017年起,义乌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村民可以有偿调剂其中一部分宅基地面积给其他有改善需要的农户,将宅基地变现筹集建房资金。一方面,此举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益、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保障了村民建房安全和建房需求。
如何保障用作生产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金华开发区汤溪镇越溪白鹤村作了有益探索。据村党支部书记陈定粮介绍,该村90多户农户的自建房,其中有18户用于民宿、农家乐经营,今年计划增加11户。民宿的改造统一由开发区规划设计,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图纸改造。另外,村两委将协助农户落实完成相关安全、质量、消防等要求。为强化责任意识,该村成立越溪白鹤村民宿协会,对用作经营性用房的自建房屋进行长期监管。
消除农房安全隐患亟待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省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方案提出,今年11月起,全省将利用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基础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以用作生产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和其他人员聚集使用的农村公共房屋为重点,进一步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农村房屋重大风险隐患。同时,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完善常态化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此次排查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村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全面核查房屋基本情况,包括建造年代、结构类型、建造方式等。其中,重点关注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区域可能存在场地安全隐患的房屋,年久失修、不当使用、存在结构和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房屋,违法新建、改建、扩建等存在建设安全隐患的房屋,改变用途从事生产经营、公益事业或出租前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鉴定的房屋以及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在使用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房屋。
从市建设局了解到,我市对农村房屋的全面摸底排查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启动,力争今年年底前排查到位,明年6月前整治到位。
全面排查整治后,关键是要建立农村自建房常态化长效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有效整治动态新增危房。吴建锋认为,这需要建立一套农村房屋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施工、经营、改扩建和用途变更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同时,健全乡镇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机构,下沉监管力量,制定关于农村自建房用作生产经营的管理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排查。
完善官方监管之余,还须进一步充实民间力量。陈文娟提到,现在农村建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由于农村建筑工匠许多工种未列入建筑行业工种目录,无行业标准,就算通过培训也无法取得国家认可的证书,由此导致这些工种虽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社会认可度低,行业竞争力不足,许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建筑人才被迫转行。此外,目前农村工匠年龄普遍偏大,参加培训的工匠40岁以下所占比例不高,年轻人对建筑工艺的学习意愿低。
她建议,以竞赛选拔人才,借助政府和社会多方面支持,通过校企合作、选人育人相结合,以网络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专业机构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建设系统人才业务技能全面发展,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储备行业发展所需人才。比如,我市正在通过开展传统建筑工匠技能比武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对在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进行表彰,由市总工会颁发“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荣誉证书;竞赛优胜选手将优先推荐为“八婺工匠”候选对象。选手在有职业目录的工种比赛中获得“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证书,凭获奖证书可在当地直接申报“技能之星”,申报成功的可享受当地国家职业能力提升项目补贴。